山西芮城,去十幾裡外上學的孩子們準備登上系統傢俱鄉村班車。CFP
  本報記者 記憶體 霍文琦
  【核心提示】學校撤並可使優質教育資源集中,但農村孩子遠距離上幼兒園和小學,卻給本不富裕的信用卡代償家庭帶來了諸多煩惱和壓力。
  正月初四,記者的表裝潢舅家為小孫女擺滿月酒,格外熱鬧。然而,表舅的大孫子碩碩一早就胃疼,小小的額頭掛滿了汗珠,讓大人們忙亂了好一陣。席間大家的話題就從碩碩開始了。
  由於農村中小學合併,碩碩每天必須到10裡外的鎮上讀幼兒園,早晚上下學靠校車接送。由於在校午飯未能按時按量,不到6歲碩碩就落下了胃病,表舅一家既心洗碗機疼又無奈。學校撤並可使優質教育資源集中,但農村孩子遠距離上幼兒園和小學,卻給本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諸多煩惱和壓力。
  遠距離上學給農村家庭帶來壓力
  碩碩的胃痛讓親戚們揪心,表舅決定自己承擔起家裡的大小農活,讓表哥表嫂到幼兒園所在的鎮上租房。表哥農閑時打工,農忙時回家幫忙,表嫂辭掉超市收銀員的工作,專門負責碩碩的飲食起居和上下學。
  表嫂埋怨說,“孩子還太小,才五六歲,每天五六點早早起床等校車太辛苦。匆匆忙忙地吃不好飯,這兩年體質也下降了,看瘦成這樣!”
  “你看咱們村裡也有幾家都去鎮上租房給孩子做飯。辭了工作家裡少了份收入,再去鎮上租房開銷很大,可還是照顧孩子身體要緊,這也沒辦法。”表舅的鄰居在一旁感慨。
  碩碩讀幼兒園一年費用是2300元,因靠校車接送,每月另外多交100元,去鎮上租房,最便宜的也得一年3000元,加上日常生活開支,一年花銷近萬元。在農村,有的家庭根本負擔不起這筆昂貴的費用。儘管農村中小學已實施減免學費政策,但學校距離遠給農村家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,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新難題。由於上學路遠,讓孩子乘坐“黑校車”,或家長騎“三無”摩托車接送,成了絕大多數農村家長的選擇。
  就近上學成奢望
  記者記得小時候,每個村子都有學校。隨著經濟發展,不少農民逐漸脫離了農業生產,走向城鎮,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,漸漸地變成了相鄰一兩里的四五個村子有一個中心小學,將孩子們聚集起來,但教學質量普遍較差。最近幾年,國家根據農村的這些實際情況,提出撤並學校的政策。
  鎮上實驗小學的劉戰倫老師向記者介紹稱,將學生集中到鄉鎮的中心學校,優化教育資源,教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提高的。但對農村家庭來說,上學路途遙遠就成了壓力,“就近上學”成為了農村孩子的奢望。有的學校離家遠,學生不得不選擇寄宿。年齡小的孩子不會照顧自己,高年級的學生沒有家人管束,學業和心理健康也受到影響。
  學校撤並應考慮農民利益
  前幾年,教育部發佈《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提出“堅決制止盲目撤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”,引發了關於農村中小學撤並利弊的廣泛討論。
  有專家表示,農村中小學撤並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。撤與不撤,並與不並,應該主要看與農民的利弊關係、撤並後的校舍和學校設施能否滿足學生健康發展的要求、教育教學質量是否有所提高,如果無法滿足這些條件,就不宜強行撤並。
  事實上,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已越來越高。以前不少農村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便自謀職業,或種田或打工。如今,家長的觀念是哪怕“天天坐板凳不學習”,也得讀完高中。
  表舅媽的侄子感慨道,“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孩子,沒有社會資源,雖然教育成本高,升學壓力大,機會少,但也只有上學才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。”然而,“知識改變命運”對大多數農村孩子來說仍是一個誘人的口號,身邊考入大學留在城市的同齡人還是少數。“寒門再難出貴子”已經成為人們深深的隱憂。
  農村孩子如何改變命運,農村教育如何發展,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(編輯:SN08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m24fmlk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